内容战争,微信打不过字节
Posted
1.
你有多久,没在朋友圈看到星座文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
却精准的戳中了公众号的软肋。
在微信的熟人社交环境下,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消费,并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获得社交货币。
当你的微信有 100 位好友:
第一次分享星座类内容,比如:《射手座太太太暖了!》,可以给自己贴标签,赚取社交货币;
微信里还是那 100 位好友:
第二次分享星座类内容,比如:《射手座都有哪些优点?》,赚取社交货币的收益,就会降低;
当你的微信有 300 位好友:
再看到星座类的内容,分享的顾虑,就会大大增加。你甚至担心,分享反而会消耗社交货币;
不仅是星座类的内容。
只要是同类型的内容,甚至包括你的自拍照,在朋友圈好友稳定的情况下,分享所带来的社交货币,边际收益都是递减的。
2.
你还记得内容红利这个词吗 ?
公众号的内容红利,指的是优质内容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微信用户的分享需求。因此,只要内容做到 80 分,就有希望10w+。
内容红利:火于 2014 年,凉于 2017 年
如果你和我一样,做了 5 年以上的公众号,你一定会发现: 2017 年之后,打开率的变化并不大。
阅读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朋友圈阅读」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2014 年,是好友刚到 100 人的阶段。
2017 年,是好友普遍 300 人的阶段。
分享朋友圈带来的社交货币,少了。
3.
内容消费,当然不只是为了社交货币。
自娱自乐,也就是Kill Time的内容消费需求,才是真正的大头。
谁能更好的帮助用户杀死时间 ?
从遛鸟、斗蛐蛐,到唱K、看电影,再到上猫扑、刷公众号……
可选项,决定了用户的选择。
智能手机降价、4G普及、Wifi覆盖提升…
内容消费的可选项,悄悄地发生着巨变。
2015 年 11 月,王者荣耀公测
2016 年 9 月,抖音App上线了
2017 年 5 月,爱奇艺App月活1. 5 亿
游戏的上瘾机制、短视频的算法逻辑、长视频的内容质量……仿佛对公众号喊了一句:Triple Kill
公众号遭遇了「真 · 降维打击」
4.
你应该听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打开 20 次微信,每次消费 30 秒;
打开 1 次抖音,每次消费 10 分钟;
看似两款产品拥有相同的用户消费时长,可问题是,微信的 10 分钟里,内容消费的占比并不高;
而对于抖音来说,这个比例几乎是100%。
字节,代表了「计划经济体制」
微信,更像是「自由经济体制」
为了刺激消费,抖音等产品会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比如:给作者补贴、给消费者奖励,组织各种活动,打出“计划经济”的组合拳。
而前些年,公众号的调控手段,只有「404」
相比于算法平台,张小龙给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你可以在公众号,推荐自己的抖音号、B站号,你也可以无节制的打广告。
成不成功,靠你自己本事。
可这个时候,又一个理论就会出现。
它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5.
大部分的内容消费者认为:决定文章价值的,是它的质量。
但对于甲方和创作者来说,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是它的阅读量。
短期的阅读量,主要由标题决定。
而大部分人,又都是急功近利的。
因此,标题党成了常态,情绪文成了捷径。
那些真正输出优质内容的作者,以及想阅读好文章的读者……他们就成了被驱逐的良币。
算法平台,完全是另一套逻辑 ——
基于“完播、点赞、留言、转发”的反馈,
实现“内容、环境、用户”,三者的匹配。
抖音、头条,没有劣币驱逐良币。
它把不同的币,分配给对应的人。
效率上,微信完败。
6.
当用户消费内容的时间固定。
内容战争就是一场效率战争。
我知道,张小龙当然更知道。
12 亿的合并月活,加上天然的高频属性,微信生态下的内容产品,从来不需要拉新,也不需要留存。
12 亿 = 拉新 + 留存
效率 = 促活 + 转化
解决了效率,微信天下无敌。
解决了效率,微信天下无敌。
解决了效率,微信天下无敌。
从 2019 年开始,微信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看一看、搜一搜、视频号、订阅号的乱序排列、公众号发长视频的优化、专辑功能的上线、留言区底部的”相关文章”展示 ……
每一拳,都打在了效率上。
可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
ByteDance,算法驱动
WeChat,社交驱动
在内容战场:社交打不过算法、自由经济打不过计划经济。
更不公平的是:
字节,是一家企业。
微信,是一款产品。
眼看着抖音的日活从 1 亿、 2 亿、到 3 亿、 4 亿,以及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的各种扶持政策,这场内容上的战争,只会对微信越来越不利。
我更喜欢公众号、我也期待视频号。
但这场内容战争,微信打不过字节。
来源:池骋知道吗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NF66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