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赴美IPO,招股书背后的“金钱”生意

Posted

继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之后,又一家由平安集团孵化的“独角兽”企业启动了上市进程。

10 月 8 日,美国SEC网站显示,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金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欲募集资金用于产品开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销售和营销活动、全球扩张以及其他一般和行政事项的投资。

据市场传闻,陆金所此次IPO募集资金规模将在 20 亿至 30 亿美元之间。若数据属实,意味着这将是今年在美上市的最大中概股IPO,并且可能成为美股历史上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在招股书中,陆金所的定位是“中国领先的科技驱动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使命是使零售借贷和财富管理更轻松、更安全、更高效,主要解决中国小企业主和受薪工人对个人贷款的巨大需求缺口,并为中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口提供量身定制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为缺钱的个人和小企业们提供借款服务,以突破一时的消费“天花板”或解决流动性危机;为有钱的富人们管理钱、配置金融资产,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再简单点理解,陆金所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当下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借贷,以“钱”为中心,两头连接穷人和富人,向穷人借款收息,替富人管钱收佣。

透过招股书,我们来看看陆金所是如何玩转“金钱”生意的,成色几何。

 / 01 /

上半年净赚 73 亿元

但同比增速为负

2017- 2019 年,陆金所总收入分别为278. 2 亿元、405. 0 亿元和478. 3 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1.1%;对应净利润60. 3 亿元、135. 8 亿元和133. 2 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8.65%。整体而言,业绩呈快速增长趋势。

2020 年上半年,陆金所录得营业收入 257 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有所放缓。其中,零售信贷服务费的收入占比80.8%,财富管理业务占比仅2.7%。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在招股书中,陆金所将上述两项收入归于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有意突出科技公司属性,但从本质上说,放贷(零售信贷)仍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扮演的更像是一种合规的资金方与融资方的中介角色。

净利润方面,上半年陆金所净赚 73 亿元,日赚0. 4 亿元,净利率达28.3%,这在互金整治“余震”不断,网贷公司大批出局的特殊背景下,显得非常“豪横”。但相比于上年同期的 75 亿元,减少2.75%。

对此,陆金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系资金结构变化影响了服务范围,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获客成本增加,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平台的信贷减值损失升至134%。

 / 02 /

主要指标:

用户数、借贷规模、资产规模、逾期率

从资产规模上看,陆金所目前处在上升通道。

2017 年- 2019 年,陆金所零售信贷端借款人数由 750 万人增至 1240 万人,并进一步增至 2020 年上半年的 1340 万人,小微企业主为主力借款人群,占比近 7 成。贷款余额则从 2017 年的 2884 亿增长至 2019 年的 4622 亿,并继续增至 2020 年上半年的 5194 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6.6%。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财富管理端,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 4470 万人,其中,活跃投资者数量达 1280 万人,占比28.6%。客户资产总规模在2017- 2019 年呈下降趋势, 2020 年上半年小幅上涨,较 2019 年末增加 73 亿元至 3747 亿元。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在投资者都十分关心的逾期率指标上,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陆金所无抵押贷款 30 天以上逾期率为3.3%,有抵押贷款 30 天以上逾期率为1.4%,受疫情影响,比之 2019 年均有所上升。

不过,随着疫情逐渐消退,三季度信贷表现已基本恢复。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上述两项指标分别降为2.5%和0.9%。

基于监管“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P2P平台纷纷爆雷退出的当下,陆金所算是控制的比较好的。

 / 03 /

昔日“P2P大佬”的转型之路

网贷资产降至12.8%

2011 年,陆金所成立。

彼时,互联网金融被奉为“风口”,银行、企业、创业者等各路玩家纷纷跑步入场,国内P2P平台彻底爆发,几乎每天有数家平台上线。

乘着“东风”,又站在平安这个“巨人”的肩膀上,陆金所的融资之路异常顺畅,客户资源也多,很快便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P2P平台。

但因为监管长期宽松,整个行业乱象丛生,不少P2P平台打着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名义,沦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工具,“爆雷潮”逐渐迭起。

到了 2016 年,随着监管政策不断落地、集中整治活动开启,P2P如临深渊,不少平台选择退出或通过转型撇清和P2P的关系。

陆金所作为行业内的头号玩家,自然要起到带头作用。当年 12 月,陆金所发布公告将P2P业务拆离,由旗下平台陆金服方面负责网贷业务, 2017 年 2 月 23 日完成资金存管。去年,响应P2P业务“三降”的监管要求,陆金所开始停止新增P2P业务,转而申请了消费金融牌照。今年 4 月,由陆金所控股关联公司持股70%的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这被外界认为扫除了其上市的最后一道“持牌”障碍。

据股书显示,2017- 2019 年,陆金所的网贷资产从 3364 亿元减少至 1033 亿元,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余额为 478 亿元,旧产品占客户总资产比例从 2017 年末的72.9%下降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12.8%。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由于P2P产品最长期限为 3 年,也就是说,陆金所最后存量的P2P产品到 2022 年才能全部清零。

 / 04 /

财务分析:

销售费用增长较快

技术费用维持稳定

作为中国平安“胎生”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在招股书中大打“科技牌”,强调是一个技术为动力的个人金融服务“枢纽”平台。

但从财务数据来看,陆金所费用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为营销费用, 2020 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1.3%至86. 2 亿元,总收入占比也从30.3%提升至33.6%。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销售和营销费用主要包括借款人收购费用,即获客成本。陆金所上半年营收增速仅为9%,营销费用增速达到21.3%,若非加大营销力度,营收可能“跌给你看”。

相较营销费用的节节攀升,陆金所的技术费用维持稳定。2017- 2019 年分别为13. 02 亿元、16. 59 亿元和19. 52 亿元,总营收占比则从4.7%降至3.7%。 2020 年上半年为8. 49 亿元,较 2019 年同期减少0. 15 亿元。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此外,总支出中的坏账减值也相当可观。 2019 年陆金所信贷减值损失达18. 6 亿,比 2018 年增长近一倍,占营收的3.9%; 2020 年上半年又损失10. 99 亿,占营收的4.3%。

数据来源:陆金所招股书,节点投研所

虽然陆金所一直宣称为拥有独特的,轻巧的,辐射式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尚未彻底轻资产化,还要承担较大比例的坏账减值损失。

 / 05 /

豪华股东团

平安持股42.3%

IPO前,平安为陆金所最大的股东,持股42.3%。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陆金所在招股书中坦言,“很少有其他同类机构像陆金所控股背靠平安这样强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我们通过平安生态系统获得的借款人信誉更高,而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也更多。”

2017- 2019 年,陆金所通过平安生态系统提供的新贷款分别为 651 亿元, 1045 亿元和 1974 亿元,帮扶程度逐年递增。

除此之外,仰仗平安的霞光,陆金所还吸引了春华资本、卡塔尔投资局、SBI Holdings、摩根大通、瑞银、高盛等多家明星投资机构。

 / 06 /

关注的风险点:

政策、当前资本市场的环境

对陆金所这样的公司,有大股东平安的庇护,优势比较明显,主要风险还是集中在政策层面。

今年 2020 年 8 月,最高法向社会通报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同期LPR的四倍,即15.4%,相较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果借款人支付的费用超过了LPR限制的四倍,借款人可以要求退还超过LPR限制的部分,法院支持此类请求。

一般来说,利率降低对出借资金的金融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不排除陆金所后续出现贷款增多、逾期/坏账增加的情况。

另外,目前国内网贷行业即将落下帷幕,曾在美股上市的品钛、简普科技、小赢科技等多家互金公司的股价已经跌破 1 美元,游离在退市边缘;以及今年以来因瑞幸咖啡事件,使中概股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和严厉监管。

陆金所选择在这个时候征战美国资本市场,投资者能给予多大的想象空间,难言乐观。

来源:P2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tIG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