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2强发行商中国公司超3成,打破美国领跑局面

Posted

行业并购与品类创新成关键词。

2022年的“全球52强发行商”榜单参考了2021年 data.ai 的数据以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 DNA 数据,从全球 iOS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综合收入的评估维度,收录了2021年应用商店用户支出排名前列的公司。data.ai 表示,这些公司在2021年用户支出超过17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腾讯和网易2家公司连续第5年位居榜单前2位。2022年初刚刚被微软收购的动视暴雪收入上升1位,挺进 Top3,微软自己也进入了 Top52、位列第37名,如果合并的话,前3名的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也不可知。旗下拥有「梦幻花园」等休闲益智类游戏的 Playrix 排名下降1位至第4,Google 排名上升6位,关上了收入前5的大门。

对比上一年度榜单,2021年(也就是2022年榜单),共有17家中国公司入榜(完全以 data.ai 统计为准,里面会有一些误差,例如博乐科技已经被韩国网石收购,但依然独立出现在第48名),这一数字,2020年为15家,2019年为11家,中国厂商在全球52强中占据了1/3的份额。

最新的榜单中,新入榜的中国公司为壳木游戏、Topwar Studio、SpinX Games 以及浙江世纪华通,而遗憾没有连续入榜的是游族网络。美国紧随中国,共有15家公司入榜,日本为10家。

放眼至整个榜单,2021年,共有9家公司新入榜,其中主要以游戏厂商为主,共6个。仔细观察会发现,新游戏厂商进入榜单背后主要有2个驱动力,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2021年游戏行业内频繁发生并购、另一个原因是品类创新。前者如收购了麦吉太文的 AppLovin、收购了重点做中重度手游出海日本的 Six Waves 的瑞典公司 Stillfront;后者如以一款拳头游戏吃天下的 Topwar Studio,将 SLG 前期比较重的资源累积和建筑/兵种升级调整为合成玩法,在海外持续吸金,又如在合成类游戏持续更新迭代的世纪华通。

而非游戏厂商方面,共有3家公司新入榜单,或者其实可以说是2家,分别是分列第38、41和49的 KAKAO Piccoma Corp、Kakao Corp(综合性厂商)以及 Bumble。

9家公司新入榜的同时,2020年出现在榜单中的9家公司落榜,游族网络之外、芬兰大型游戏开发商 Supercell、美国流媒体服务厂商 Netflix 也没有入榜。

从厂商主营业务类型来看,在52家厂商中,有34家厂商以游戏产品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13家为游戏+非游戏综合收入、5家厂商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非游戏应用。显然,仍然由游戏厂商紧紧霸占榜单。

在游戏方面,2021年是大并购的一年,上面已经提过。而另一个显著现象是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成绩的更进一步。这一点也十分明显地体现在了 Top52全球发行商入榜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以及几个中国厂商排名大幅前进。

从排名变化幅度的维度来看,除去新入榜的公司,分别位列25和14位的中国厂商三七互娱和米哈游名次上升超过20位,增幅最大。这2家公司加上上文提到的 Topwar Studio 是在海外收入增速最快的3家中国游戏公司。

其实从上面2张发布的榜单可以看到,在 IGG 之后,还有大量没有进入 Top52的游戏厂商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而在非游侧,虽然厂商数量和2021年相比仅多出一席,但不同的是具体的厂商以及厂商排名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整体来看,2022年52强厂商中入榜的5家非游戏厂商中有 Match Group 和 Bumble(新入榜)2家以约会交友为主营业务的厂商、以视频流媒体为主要业务的 Disney、以漫画为主营业务的 Kakao piccoma Corp(新入榜)和以短视频+直播驱动的欢聚集团。

相较于2021年,Match Group、Disney 以及欢聚集团三家厂商排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Match Group 和欢聚的营收增长与提升商业化效率有直接关系。我们下面逐一来看:

Match Group 在旗下众多应用中添加音视频功能,并将旗下拳头产品 Tinder 的订阅服务进行了拆分售卖,用户无需开通会员也可以单独购买增值服务,因而进一步提升了 Tinder 的付费用户数量。与此同时 Match Group 旗下 BLK、Ablo 等创新应用也正贡献更多力量。

当然,Match Group 榜单排名迅速攀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2021年 Match Group 以17.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泛娱乐公司 Hyper Conncet,后者旗下视频交友应用 Azar 和直播应用 Hakuna Live 在2020就创造了2亿美元的营收,这次收购对 Match Group 而言是产品补充,但更重要的是技术补充、市场补充。

52强榜单中非游部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原本排名第42的 Netflix 掉出了榜单,而原本排名第22的 Disney 却排名上升9位至第13,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海外长视频流媒体的变化。

两家海外大厂都是以流媒体为主营业务,但有所不同的是 Disney 旗下有 Disney+、Hulu 和 ESPN 三款流媒体长视频应用,但 Netflix 仅有 Netflix 一款。根据 Disney 官方数据,截止到2022年1月1日,仅 Disney+ 的订阅用户数量已经增长到了1.298亿。虽然与 Netflix 的2.22亿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与 Hulu 和 ESPN 的“捆绑销售”产生了非常不错的收入。

而反观 Netflix 虽然仍是全球最大长视频应用,但相较于2020年3661万的高速会员增长,2021年仅增长了1000多万。为了维持增长,Netflix 选取了两个策略:调整价格和开拓新市场。其一,在美国和加拿大等主战场继续提价、在印度等关注的新兴市场降价。

其二,推动多个国家本土化剧集的发展,2021年全球爆火的《鱿鱼游戏》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根据 Netflix 亚洲总监金敏英分享,Netflix 在亚太的总内容预算是10亿美元,而近两年韩国和日本的热门影视中多能见到 Netflix 的影子,这一点也确实证明 Netflix 在想办法从亚洲破局。

不论是 Netflix 还是 Disney+,又或者是爱优腾,要想俘获用户喜欢、获得营收增长究其根本是需要拿出更多吸引用户的好内容。

而 Kakao piccoma Corp 能够进入榜单并排名第38,说实话,有点令笔者吃惊,根据 Data.ai 数据,其发行商账户下有且仅有 Piccoma 一款漫画应用的三个版本,可见其“能打”程度。

当然,Kakao piccoma Corp 的入榜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根据 Sensor Tower 数据,2021年《Piccoma ピッコマ》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吸金超过10.4亿美元,相较2020年增长156%,是全球收入最高的书籍类应用。在日本市场,该应用超越《赛马娘》、《智龙迷城》等畅销手游,是收入最高的移动应用。

而欢聚的营收增长应该和其在过去一年逐渐深化社交+内容的生态策略有关。根据欢聚财报数据,2021年全年欢聚营收26.19亿美元,同比增长36.5%。一方面欢聚继续推动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欢聚在旗下 Likee 产品中努力提升社区氛围、创作者激励计划,在 Bigo Live 中发力虚拟直播、多人语聊、游戏直播,并在产品中打通各个区域实现功能连接,这些都使欢聚实现稳步增长。

约会交友平台 Bumble 首次进入了52强榜单位列第49。Bumble 的入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点像在向世界宣告“依托用户需求、尊重用户感受做 Dating 产品,也会有好的结果”。目前 Bumble 旗下共有 Bumble、Badoo 以及 Fruitz 三款 Dating App。Bumble 在2022年2月7日收购了法国约会交友平台 Fruitz,这也是 Bumble 成立以来的首次收购。一个明显的感受是2021年 Bumble 正在想办法逐渐扩张自己的品牌力量,进入新的市场、支持女性创业者、收购,Bumble 也正在朝一个超级 Dating 平台发展。

而此次 Fruitz 的并入,对于 Bumble 而言,更重要的是人群和市场的扩充。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用户经济水平的波动、生活习惯的改变,2021年非游戏市场发生的变化远不止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白鲸出海往期文章。

同样地,data.ai 也发布了中国非游戏厂商出海收入 Top30,能够更全面地展示2021年,中国非游厂商的出海成绩单。

从上榜厂商来看,冠亚季仍然由字节跳动、欢聚集团和腾讯三家包揽,和 Data.ai 自2021年11月首次发布非游出海厂商30强中各月度榜单保持一致。

从上市情况来看,Top30非游厂商中共有欢聚集团、腾讯、掌阅、赤子城、美图、爱奇艺、蓝城兄弟、百度、中文在线、快手等10家上市公司、20家非上市公司,其中上市公司蓝城兄弟正在私有化进程中,而小影科技和合合信息科技正在尝试冲击 IPO。

从业务类别来看,入榜的30家厂商基本可以划分社交&泛娱乐、工具以及网文三大类下:

根据榜单数据,30家厂商中社交&泛娱乐厂商14家、工具厂商10家、网文公司5家、教育类公司1家。社交&泛娱乐大类下又可细分为短视频、直播、音频社交、长视频、陌生人社交以及社区等6个小类。

在我们的认知中,TikTok 就是字节跳动在海外的代名词,确实超10亿 MAU、以及短视频随着裹挟而来的 TikTok Shop 以及品牌影响能量,都让大家心里默认“TikTok 是唯一在全球真正作出品牌效果的中国互联网产品”。但实际上,字节跳动在海外的布局远不止如此。音乐流媒体 Reeso、视频剪辑工具 CapCut、中视频应用 Buzzvideo、短视频应用 Helo 以及种草社区 Lemon8都是字节出海的新生力量。

尤其是 Lemon8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会成为字节海外帮助客户实现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笔者曾在《字节在日本不做小绿书了,做小黄书》一文中详细拆解过 Lemon8是如何在海外做增长、产品定位和小红书有哪些差别以及字节为何坚定地在海外做“小黄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原文。

网文方面,这一类产品已经名副其实成为创收主力军,而且在东南亚和美国之外,拉美市场开始展现付费能力。

网文 App 近几年开始成为非游戏出海 App 创收的主力军,在2022年年度中国非游戏厂商出海收入榜30强中,这一点也不例外,一共5家公司入榜。但其实,榜单中还有未体现的部分,例如可能被划入腾讯的阅文(Webnovel)、没有计入的STARY(Dreame),另外还有小米、字节跳动等大厂目前在做的小说和漫画 App。

下文,我们将专门做网文出海的4家公司的情况列了一个表格,将主力创收 App、内容方向和主要发力市场呈现给读者。

上述表格数据仅统计了各 App2022年3月在 Google Play 平台的收入数据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情况(中文在线的互动小说暂未统计其中) | 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从贡献收入的主要市场来看,这些 App 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美国和东南亚,但拉美国家开始显现出付费能力,这一点在畅读科技旗下的 Manobook App 体现得尤为明显,据 Sensor Tower 显示3月份双端月流水分别为20万美元(安卓端)和10万美元(iOS 端)。在内容方向上,除了之前比较多做的言情,App 开始在科幻、武侠、奇幻等更多方向上展开布局。

而最后的最后,以硬件+软件为组合拳的品牌出海,成为了非游 App 出海的新生力量。这里面包括我们曾报道过的小蚁科技《硬件卖不到30美金的品牌,靠软件连续2月杀入非游出海收入榜Top30》、棒糖科技《几近“团灭”的女性健康赛道中,这家厂商杀入非游出海收入榜Top30》。

(举报)

来源: 白鲸出海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cj5X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