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南的#:为何人人争做乡土代言人?

Posted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最近,你是不是被这段魔性的视频洗脑了呢。

这段视频来自于云南怒江市的小伙为自己家乡创作的一首洗脑的说唱歌曲。由于该歌曲歌词非常洗脑上头,再加上喊麦小伙一头飘逸的长发随节奏舞动,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引来网友模仿,纷纷“为家乡上分”。

这波创作热潮的源头,是来自云南怒江州傈僳族的小伙蔡金发,帐号ID:云南傈僳小伙——蔡总。他如今与弟弟蔡金海在浙江湖州市某工地做架子工。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蔡金发接触到了短视频,听到这首BGM,便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自己的模仿视频。视频上传后,只有十几万的播放量,这让他很快就淡忘了此事。

最近,蔡金发无意间又看到了当初上传的视频,便和弟弟重新录了一遍,上传到了视频平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段视频一炮而红,不仅接连“霸占”热榜,兄弟俩的账号粉丝数也一夜暴增。这首洗脑神曲很快由快手迅速向其他平台扩散,并带动蔡金发兄弟二人迅速走红,#我是云南的#相关热搜话题获得了大量点击,众多社交网站到处都是两人的身影,而蔡金发的快手直播首秀即收获了1277万人的观看。

据报道,其实这首《我是云南的》其实并非蔡金发原创,而是由短视频创作者是茶雄军,于2020年创作,当时他自己在短视频账号“云南《阿军》”发布后就只“小火”了一段时间,没有造成全网大范围的影响。

但为何,蔡金发的对口型的视频大火了呢?

文艺复兴:

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有网友评论说,很难以想象都2022年了,这样的视频还能火起来。

确实如此,《我是云南的》这首说唱歌曲,有着成语接龙式的填词,填不满的就加上“的”,多了的就把行政区别“州,镇”去掉,像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代流传的顺口溜俏皮话,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在如今审美趣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还能有这么广泛地传播,铺天盖地火起来,其实很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云南小伙凭借这首神曲而突然爆红,与其说他是运气好,不如说他抓住了当代网友的喜好。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上,虽然热点不断,但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创作危机。

而《我是云南的》这首歌曲,在内容结构上主要由“家乡+方言”两部分组成,在旋律曲调上基本表现为每句重复的节奏和押韵。旋律与歌词的可复制性,而这也是以往喊麦作品和洗脑神曲的共同点。

套用一句玩笑话,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如此不断的重复+押韵的魔性的视频,很容易在用户心中产生记忆点,这就使得短视频平台上的用户无需复杂的成本投入,就能够进行模仿产出视频作品,这种遵循了最简单的传播逻辑,很容易造成二创传播,无论哪个时代都适用。

而就是这么突然一首神曲,引起了一波新“为家乡上分”的的风潮,同时与以前人们对“精神小伙”的定义相呼应。如此新颖又具有一定回忆从前的意味,同时又充满趣味和魔性的视频,成功吸引了网友们的注意力。

乡土情怀:

IP属地功能上线,人人都是地域代言人

一般认为,互联网是开放互通的,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元素”在此场域内并不重要,人无论在哪里都没有区别,你可以浏览各地的内容,网络能迅速把你带到前线、海边、山上、空中等各种地域。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家都喝一样的饮料、追相同的剧和明星。很多人到处跑,你可以在北上广深的欣赏城市景观,也可以去云贵川体验民族文化,很少有人强调自己的地域属性。

然而从实践反馈的情况看其实不然,“地域”、“地址”所代表的群体身份、刻板印象,依旧深刻影响着社交平台上的认知模式。

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一书中说:“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似乎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它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文化和经济体。不管是定居的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是如此。城市或土地被视为母亲,它哺育了一方人民。地方是一个存放美好回忆和辉煌成就的档案馆。这些美好回忆和辉煌成就激励着当代人奋发有为。地方是永恒的,因此可以使人们安心,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脆弱性、到处可见的机会和变化。”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潜意识性质的却深沉的依恋是因为熟悉和放心,是因为抚育和安全的保证,是因为对声音和味道的记忆,是因为对随时间积累起来的公共活动和家庭欢乐的记忆。

如今,人们都生活在城市里,用普通话去融入城市,这次现象级的方言模仿,暗合了每个人普遍的故乡情感。其实像云南小伙蔡金发这样为自己家乡喊麦,为家乡打call的视频,表达对家乡热爱的视频,一直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密码”之一。

“山东菏泽曹县,牛X666我的宝贝儿”,去年我们就被山东菏泽曹县的一位网络主播的土味视频刷屏了,曹县一下子火遍全网。

甘肃夫妇每天一遍的“甘肃不大,创造神话!”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句话来自短视频博主@甘肃·炎阳 创作的一系列“甘肃战歌”,那是一组充斥着各种标准意义上“土味元素”的短视频——喊麦、不明所以的舞蹈动作、略微失真的话筒音效、两元店风格的伴奏beat、有辨识度的地方口音——强烈的视觉冲击不断夯实着你对“西北农村”的刻板印象。

炎阳的视频精髓在于歌词地域色彩浓厚,他以甘肃为主题,内容则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变化、当地的文化地标。炎阳的“甘肃战歌”,一百多条作品积累了160多万赞,话题#甘肃不大,创造神话#的整体播放量超过了5000万,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仿者。

生活在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的康巴汉子——丁真,凭借“甜野”的形象引发网友热议,迅速走红网络,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数次登上热搜,收获无数粉丝。

丁真拥有纯真的笑容有一种纯洁、阳光的气息,黝黑健康的皮肤,加上草原汉子的雄性气息收获了大量的粉丝,丁真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如今,丁真已经成为理塘新的代名词。

近日,各平台相继打开IP属地可见功能之后,无形中造成了让每一位网友成为了地域代言人,每一位网友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己的省份,代表着自己家乡的形象。

可以说这项功能调动了网友们地方社群共同体的道德规范和集体荣誉感。让为家乡上分成为了全网各平台的一种潮流。所以云南小伙能火遍全网,借助了各种天时地利人和。

短视频时代:

每一种文化都值得被看见

“我是云南的”视频火爆之后,这首歌引爆了短视频平台。家乡及方言为主题的创作成为潮流,大家纷纷填上各地方言,用着同样“上头”的旋律,去介绍自己的家乡。

视频火爆之后,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给这位云南小伙,贴上了“精神小伙”、“土味视频”的标签。到那时如果你真正了解完傈僳族的文化后,你也许会对这些“土味”肃然起敬。

傈僳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古代氐羌族系乌蛮中的一支,在历史上始终遭遇战乱压迫,因此他们不断迁徙,最终大部分在怒江流域聚居,在20世纪之前:傈傈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傈僳族解放前一直用着“刻木木”、“结绳”等比较古老的记事方法,他们的文化传承靠的就是唱歌,一名傈僳族的一生都伴随着“唱歌”这件事情。

可以说,这首土味网红歌曲的背后,其实一名傈僳族青年男子,在工地上打工,闲暇的时候喜欢拍拍视频,传播家乡文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短视频时代,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表达空间,让不同民族的方言文化,被更多人看见。而这些不同文化以及个体的多元化、差异性、态度和价值观在同一舞台出现,也促成了短视频平台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和直播生态。

如今,各短视频平台也都推出了一揽子“农村地域网红扶持的”计划。投入总计巨额的流量资源,扶持相关内容的创作。如果创作者来自贫困地区,还可以享受到专门的创作技能培训和流量扶持。

无论是在外打工的还是,留在农村的年轻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与到这种传播家乡文化的短视频创作进程中来,成为家乡的代言人,比如说李子柒、丁真们,让人们见到家乡的美丽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很多城市也都利用,这些区域网红们带来的巨大流量,嫁接城市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丁真意外走红后,四川甘孜理塘当地的宣传迅速跟上,成功带动了四川贫困区旅游业发展,各地官博纷纷联动,借着邀请丁真,对各地的风景名胜也成功进行了宣传,如今,丁真成了理塘旅游名片,成为了理塘的第二个代名词。

除了丁真之外,菏泽曹县也借助喊麦“火出圈”,县长亲自做了一个城市推介,随后曹县地标打卡火爆,曹县的各种产业也被推上热搜。正是因为抓住了互联网的东风,实现产业转型,曹县有了逆袭,从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菏泽龙头县。据媒体报道,曹县甚至还出了人才逆流的现象,许多高学历人才返乡创业。

2020年,新疆昭苏副县长贺娇龙因,“一袭红衣在雪地上策马奔腾”为家乡代言的视频爆红网络。之后,她及团队在帮助伊犁当地企业直播带货、解决就业方面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成为借助外部的一个流量,嫁接城市宣传的范本。

结语

“我是云南的”视频大火,引发了全国20多个省区市,共50多个城市网友参与这场全国“上分”大战,各地网友各显身手,纷纷以本地方言迎战,涌现出“我是……的”二次创作,助推了一波“比拼家乡”潮。央视新闻也在近日的报道中对这种热潮表示赞许。

可以说,简短易懂的词汇、具代表性的方言表述、加上互联网快速复制的传播模式,迅速引发了段视频平台上二创现象的火爆。

而蔡金发兄弟俩的出圈,不会是各例。短视频时代,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表达空间,让不同民族的方言文化,被更多人看见。而这些不同文化以及个体的多元化、差异性、态度和价值观在同一舞台出现,也促成了短视频平台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和直播生态。可以预见的是,无数个像蔡金发两兄弟这样的普通而不平凡的视频创作者,正在蓄势待发。

(举报)

来源: 腾讯媒体研究院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4FH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