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315:这些虚假面目急需撕开!
Posted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各行各业的打假行动已在进行中。
雷碧、康帅傅、九个核桃、营养直线...虽说这些山寨食品变成了生活中的段子,但不得不感叹,打假这么多年,假货是越来越多。
更丧心病狂的是,现在还流行假功夫、假众筹、假学历,甚至假装有对象,假装自己长得很帅。就连被当作“精神食粮”的影视作品,就连被尊崇为偶像的明星,很多时候都假的辣眼睛。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对近期几起艺人造假事件表示:“对流量造假、学历造假,凡是造假,一定是一个严重的污点。不光是艺人,不管是什么人,都应该坚决杜绝造假,做人诚实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往后说。”
事实上,在影艺圈的大染缸里,艺人对数据、学历造假只是冰山一角。从剧本到制作到宣发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各种令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的假玩意。
剧本抄袭,多年顽疾
从《爱情公寓》到《宫锁连城》,从《锦绣未央》到《楚乔传》,从《》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本抄袭”历来是影视圈、文学圈争议最大也最不新鲜的话题,很多网络大神、知名导演都曾被扒出过有抄袭经历。
遗憾的是,涉嫌或坐实抄袭的作者无一例外的都否认自己抄袭,认为自己作品与被抄袭作品的雷同只是巧合,最终能有定论的更是寥寥。
抄袭为何会成为一道顽疾?这也是多方“努力”的局面。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写到,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关于孔乙己的偷书理论,很多人一笑了之。但在抄袭界,“文贼”似乎都是这种心理,总能为自己的无耻行为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从读者立场讲,对于抄袭绝大多数观众自然是深恶痛绝。但骂归骂,真香还是真香。甚至有不少粉丝纷纷表示:“那又怎样,这是我们的青春啊。”
而从法律角度而言,一是处罚力度较轻,交完罚款金,该干嘛还是干嘛。最讽刺的是,许多抄袭的作者依靠抄袭他人作品大火,被改编成影视剧,收益远远高于抄袭风险。
来源:影视圈
二是上诉成本高,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结果的不可确定性都让很多受害者只能苦往心里咽。另据《影视圈》报道,根据目前的法律,不管原著是否涉嫌抄袭,只要影视公司花费资金购买版权,其来源也是受著作权法保护。
假敬业:发烧 45 度还努力工作呢
同剧本抄袭一样,近些年来,抠图、替身等词也已成为影视圈负面新闻的重灾区。尤其是头顶“小鲜肉、小鲜花”称号的年轻演员几乎已到了“全网黑”的境地。
“知道爱豆有多努力吗,发烧 45 度还在工作。”
“XXX不愧是史上最面瘫唐僧。”
“建议XXX不要再出来演戏折磨观众了。”
...
但这能怪网友毒舌吗?前有数字小姐,后有抠图替身、倒模替身。一部戏拿着几千万的片酬,却只是卖卖“表情包”。
成龙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小鲜肉:耍大牌,拍两个镜头就觉得自己很辛苦,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在片场整天摆弄手机,没戏份时,坐在房车一天不出来。送你五个字:早晚都得完。
所幸,属于流量明星的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
2018 年,“IP+流量”模式全面失灵,票房、收视、口碑频频扑街。同时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整顿,相关部门对天价片酬、税收政策、收视造假等行业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更是直接曝光了娱乐圈近乎疯狂的流量数据造假。
正所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全新时代正向好演员敞开怀抱。
假宣传:挂羊肉卖狗肉
2018 年最后一晚无疑是能够转入宣发史册的一晚。《地球》上映首日,票房高达2. 6 亿元,上映第二日单日票房跌至 1100 万,上映第三日单日票房仅有 120 万。
对《地球》映前映后可能会出现的这种落差,行业人士的解读是,营销“玩过了头”。
严格来说,《地球》各方本身都没有错,可能只是宣传方把劲使错了方向。
宣发主打的“一吻跨年”和“仪式感”对年轻观众非常具有吸引力。可当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一场浪漫爱情故事上演时,却看到了一部“镜头摇晃”、“剧情混乱”影片。
影片上映之后,猫眼、淘票票口碑全面扑街,或许是经济学上的“错配”观念的体现,“电影配置了错误的观众”。
相对而言,去年更加让观众愤怒的是“某寓”,片方猛打“原班人马十年催泪重聚”情怀牌,呈现给观众却是一段公墓之旅。
这种一开始就不怀好意的方式,与“挂羊头卖狗肉”又有啥区别呢?
话糙理不造。很多时候片方通过花样百出的营销炒热话题,把“想看人数”、首日预售做到“现象级”。
这种手段或许在短期内或许有着较高的回报,只是如果内容不如观众所愿,骂声也会格外刺耳,消耗和透支的是主创甚至是背后公司的声誉和价值。
更可笑的是,类似在片名上做文章的,还有《猛鬼吹灯》《烈日读心》《唐人街杀人魔》等一众网大。这种幼稚至极行为不仅损害的是片方、平台的形象,更是阻碍整个市场前行的绊脚石。
与网剧一同出现的网大,为何历经多年发展仍未有跨越性的进步,从业人员丝毫没有敬畏之心、监管太松是一大主因。
假,不是影视圈的代名词
虽说市场和观众都正在趋于理性,但还有一些虚假急需撕开。比如各大片在强档期对排片的恶意竞争。
今年春节档前夕,“《新喜剧之王》因排片停掉 76 家影院的密钥”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
而翻看相关报道,多年以来每逢热门档期,为争取到前期更多排片,明星陪饭、陪酒都是小儿科,甚至返点分成、给院线经理塞红包等暗箱操作常有发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 600 亿,电视剧市场也在提质减量当中,但很多违背市场乱象并未得到遏制。
《少林足球》《大内密探零零发 》《九品芝麻官》等电影告诉我们,踢假球、假面人、假装不会武功都没有好下场。
希望,“假”字不会成为影视圈的代名词。
来源:话娱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AJp3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