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类UP主的野望

Posted

当你听着降龙十八掌专属BGM,看到一个头戴方帽的彪形大汉打出一掌黄色的龙形掌力,你以为他是黄日华,结果他是一个你不认识的小胖子。

当你看到一个男人刚洗完澡出来,边擦着头发边看向一个女人,当他微微抽动的嘴角说出“你好骚啊”,你以为那个女人一定是艾莉,结果“她”转过头来满脸胡渣。

当你听着《red》,看着画面中美女尽情舞动身姿,她有着白皙的面容,修长的双腿,你以为她是韩国女星金泫雅,结果“她”是女装大佬。

当你在激昂的音乐中看到巨大的战机在星空下升起,喷出的白色尾气在空中凝结不散,像造物主凭空捏出的云,你以为是奥特曼科特队出击,结果这是一个巴掌大的飞机模型在桶里被吊起。

这!就是翻拍。

01.

用翻拍释放压抑已久的多巴胺

曾经有一句流行梗: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带着批判性眼光看,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准确的。纵向看人的一生,幼时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小时学字帖、学作文,大了学职场规范、处事规则,模仿是一种本能,有时是兴致盎然,有时是被迫为之。

对表演的模仿,能为自己带来分泌多巴胺的快乐。小时候玩过家家,有人扮演皇上,有人扮演忠臣,有人扮演奸臣,尽管扮演奸臣的那个孩子可能会不高兴,但他的不快乐与模仿表演无关,等轮到他扮演皇上了,他就又开心了。

一个小孩不再玩过家家,可能是自己的认知所定,也可能是被外部环境胁迫。被动终结表演欲望的那批孩子,从那刻到长大变老,他就只能偶尔顶着“戏精”“模仿达人”等称呼来做这件自己喜欢的事,并再难找到一个频道的同好,毕竟演员只是极少数,他自己大概率并不从事演员的职业。

这批孩子,后来终于有一部分人发现了找回乐趣的机会,也许在抖音、快手、B站、微博视频等。

在B站能找到最多的翻拍表演,这些年轻人重拾戏精本色,用创意、技术、天赋上演着一出出或是技惊四座或是令人捧腹的神作。

对于这些喜爱翻拍的人来说,有的是志在翻拍,以翻拍为唯一志业;有的是将翻拍作为内容的一个子系列;有的是心血来潮,只将有限的表达欲发泄完之后便一去无踪,再无后续。

翻拍的类型也较为复杂,多数是众所周知的影视剧名场面,比如《亮剑》中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回家的诱惑》洪世贤和艾莉的对话、《人民的名义》抓捕赵处长、《叶问》中的打戏、《天龙八部》的武打动作等,也有MV、舞蹈等题材,表演者除了要有表演才能,还要有唱功、舞蹈功底等,除此之外,也有少数真人不上镜的翻拍,用道具、游戏画面等进行花式翻拍。

02.

“让你模仿,没让你超越”

Up主们翻拍的首选,便是那些众所周知的名场面,因为有热点属性,先天具有传播优势,只要一个标题便能吸引来很多原作的粉丝。

但是其中存在一个天然的矛盾:既然是名场面,那大概率很难以企及,跟影帝影后比表演,跟剧组比拍摄比布景,都比不过,那除了快乐还有什么翻拍的意义?

年轻的UP主们,还是用他们的作品给了我们惊喜。

1、 用创意填补想象

要打平安县城,怎么离得开意大利炮,没有意大利炮,那就拉杆箱+荧光棒。

如果要拍飞机翱翔天际,总不能租借一架波音 747 吧,飞机玩具也能玩出一样的效果。

想翻拍《卖拐》小品力不从心怎么办,用GTA5 给你拍出来。

2、用专业带来惊喜

一套万剑归宗、三分归元气、降龙十八掌,没有真气外放的华丽效果,那也叫翻拍?

谁说原版的才是最好的,up主跳的也丝毫不差。

能打的不止是甄子丹,翻拍无比逼近原版。

2、用反差让你笑爆

根据up主们自己的分类,翻拍有“硬核翻拍”和“土味翻拍”之分,硬核翻拍追求的是与原版一致,比如武打动作翻拍、特效翻拍等,土味翻拍则是恶搞居多,在土味翻拍视频中,可能第一眼观众就笑了,一开口就捧腹不已。

五大三粗、胡子拉碴,却扮演女性角色,如果台词“腻”一点,喜剧效果拉满。

03.

翻拍类up主的前路

翻拍表演,是在up主们难以压抑的表演欲上产生的,那他们的最佳去处是当一个演员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UP主们翻拍,重点并不一定在表演本身,他们的作品也并不一定展示的是他们的演技天赋,比如翻拍《叶问》其实展示的是他们的武术功底,翻拍特效满满的武侠剧则是他们在秀高超的剪辑技术,其他舞蹈音乐类作品翻拍更是直接关联专业技术,极少人会去翻拍李雪健、梁家辉他们的演技封神片段。

其次,当演员的门槛太高,成功案例极少。近两年,即使成名演员也常常爆出没戏可拍,专业演员尚且如此,何况野路子未经系统学习的素人,靠翻拍而转型做演员的作者,也只有辣目洋子这样实力与运气兼具的极少数。

再次,翻拍作品紧靠模仿与复制难以出头,更需要编剧、摄影、剪辑等全方位支持。前几年的《报告老板》剧组,也算是老剧翻拍,他们的作品重构了原作品,这份编剧功力一般影视剧组都难以企及,再加上演员功底深厚、特色鲜明,影片包装亦十分到位,所以该剧组的主要演员后来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应当是翻拍类创作者的终极形态。

总的来说,翻拍目前并非是一个成熟和饱和的创作类型,创作者多但是坚守者少,作品良莠不齐,以演技称卓越者更是凤毛麟角。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翻拍者们,是在释放他们压抑多年的表演欲望,意图唤醒曾经是他们玩伴的观众的旧日情怀。

翻拍者和观众,曾经都是观众。现在的观众们,又有多少会在将来开始他们的翻拍表演?

翻拍之事,将来还会不绝如缕。

来源:TopKlout克劳锐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SgNj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