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小商品背后的惊人利润:成本不到1分钱,工厂一年做到一亿!

Posted

义乌小商品的生意经

1993 年, 29 岁的马云成立了杭州海博翻译社,结果翻译社的业务惨淡,最后连房租都差点付不起了。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这么倒下,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去进货,再回到杭州将这些小商品卖掉以贴补家用。

也许有人要问了:马云当时进的都是些鲜花、袜子、礼品之类的小商品,这些东西真的赚钱吗?


当时同样混在义乌的李重庆的回答是:真的能赚到钱!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李重庆还只有十几岁,一次机缘巧合,他遇到了一位到义乌考察的姚姓台湾商人。

这个台湾商人是做玩具设计的,因为工作需要,他一年中有很多时间是游走在台湾之外,比如说,广州要开广交会了,他背个相机进去拍照找设计灵感。

姚先生到义乌后,很快被义乌活跃的商业元素所吸引,用他的话说:“义乌天天都开广交会。”

当时的中国,广交会是中国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经济成就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窗口之一,也是全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广州、深圳临近香港,也借鉴了香港办世界性展会的模式,这两个地方的展会经济在全国也是最发达的。

和广深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义乌在基建上还十分落后,整个义乌当时还没有一个象样的国际商贸城。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义乌人是全中国最有做生意头脑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义乌当地云集了一大批工厂和手工作坊,你随便说出一个点子,这些工厂都可以将这个点子通过作品高度还原出来。

于是,姚先生就选了一批义乌出产的有特点的商品送到广交会上展览,有了订单后,再把订单交给义乌工厂来做,就这样,姚先生的生意慢慢做大了。

因为李重庆对义乌的当地市场比较熟悉,姚先生每次到义乌时,就会把李重庆带在一起,两人一起去看商品,了解流行的趋势。

后来,姚先生把组货、发货之类的事交给李重庆去办,就这样干了一段时间,姚先生干脆在义乌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李重庆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的骨干。

从逃出义乌到回到义乌

夜路走多了知道怎么走,跟着姚先生混了这么久,聪明的李重庆也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

比如说,几乎是出于作为设计师的本能,姚先生对市场的反应非常敏锐,他总是能在正确的时间将自己选好的商品投放到正确的市场并且成为热销产品。比如说, 2000 年澳大利亚奥运会期间,姚先生生产的彩带、呼啦圈、滑板车等,都成为当时市场紧俏的商品。

李重庆还发现,虽然卖的是不值钱的小商品,但是这家公司的利润不是一般的高。比如说,一个在义乌成本仅几块钱的保湿杯,出口到日本后,贴上日文说明书,市场价就达到几百块,很多中国人到日本旅游,又打破了头将这些成本几块钱的东西当成日本产品高价买回来。

到后来,姚先生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全球开出了 70 多家分公司。

2003 年,李重庆辞职了,他决定自己出来好好干一票。

但是,做生意这事,别人看起来好像不费什么劲,一旦自己去做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

为了做生意,他向亲戚朋友借了 60 多万做生意。

60 万在 2003 年是什么概念? 2003 年,在家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不远处大梅沙海景的万科东海岸开盘价为 6600 元/平,不夸张的说,那时的 60 万可以在深圳任何一个地方卖一套 100 平的房子,还是全额付款!

但是,因为经营不善,这 60 多万最后还是被李重庆交了学费。

生意失败后,为了躲避债务,他只好跑到杭州。

初到杭州时,他曾经落魄到晚上只能睡大街的地步。

为了养活自己,他先后在别人的餐馆里做过厨师,在水果店里卖过水果,自己还卖了一辆三轮车,有时间就进一些蔬菜水果卖。

后来,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送了很长时间的水,就是杭州很多家庭都用的农夫山泉。

有了送水的工作经历后,他把那些年打工的钱慢慢积攒在一起,自己开了一个水站,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经济状况这才慢慢的好起来。

但是他觉得,自己的根始终是在义乌,那些年在杭州,他一直做着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准备。所以,那时赚了 1000 块,自己只留 100 块,剩下 900 块钱用于还债。

债务还得差不多后,他再次回到了义乌。

这次回来之后,他发现,做生意的商业逻辑又发生了改变:以淘宝为首的电商平台正在带动新一轮的线上创业浪潮。

李重庆一下子看到了商机:他此前在义乌有多年的玩具批发经验,和包括广东澄海在内的一些玩具厂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这样,他就可以直接从工厂拿货给淘宝店家,从中赚取差价。

在从工厂拿货给淘宝大买家的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小商品背后的惊人利润。

隐藏在小商品背后的惊人利润

有一次,他在韩国的一个品牌店的柜台上看到一个设计精巧的指甲刀——这个指甲刀直接打动他的还不是设计师的天才,而是它的成本很低。

凭着这些年多年混迹玩具市场的经验,他当时就意识到,这只指甲刀的成本不会超过 7 毛,但是柜台上的标价却达到 40 多元,这中间的活动空间太大了。

从韩国回来后,他很快联系自己认识的指甲刀零件商,从他们那里拿货,然后租下一个十几平米的农民房,自己买了一个注塑机,一口气做了几万只新型指甲刀。

后来,他背着样品直接找到淘宝上的一家五金冠店铺,“我说先送你两三箱,你去上架,好卖了给钱,不好卖就当是送你了。”

果然,因为设计新颖,价格低廉,指甲刀在这家淘宝店上架后很快就卖疯了,其他商家听说后,也纷纷过来找他要货。

李重庆后来说,“那一年差不多就卖了四五百万个,热度一直保持了三四年,小赚了几百万。”

而在随后别人都跟风过来做新型指甲刀时,李重庆却调整方向,做起了开箱器。

这个开箱器的成本只有一分钱,卖价只有两毛钱,类似于我们买三只松鼠时品牌方附赠的开壳器之类的,对用户而言,有了这个附赠产品和没有这个附赠产品,服务体验完全不一样。

结果,他设计的这款申请了专利的开箱器又一次火了,“一辆面包车拉出去一车开箱器,你就可以换一辆比亚迪回来,就是四五万,多暴利啊。”

谁能想得到,一个成本才一分的开箱器,工厂一年可以做一个亿?

这些年,李重庆推出的一些小商品的价格都不高,成本 3 毛钱,卖出 9 毛钱的指甲刀、成本才 1 分钱,卖到 2 毛钱的开箱器——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获得了成功。

事实上,在义乌,类似这种批发价只有几毛钱,老板却年赚千万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基数,有最多元的用户需求,任何一个最细分的品类,最微小的个体,都能产生极大的价值。所以,只要将产品和服务做极致,小商品也能做出大生意!

来源:电商报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TGVi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