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又开战略发布会,政企“云”市场究竟有多大诱惑?
Posted
华为云助力政企上云不是头一遭,但是煞有其事地召开战略发布会,颇有深意。
5 月 15 日,华为云发布政企战略,并宣布华为云Stack系列新品正式上市。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更是找来三个企业高管站台。
华为公司副总裁、云业务总裁郑叶来、华为混合云领域总裁吕阳明、华为中国云与计算CTO肖苡接连出场,从环境到产品再到应用各方面解读华为入局政企市场的考虑,不可谓不重视。
事实上,自云市场的竞争以来,各大云厂商就非常热衷于召开发布会。特别是针对政企市场,他们一边深耕行业,加速推进B端合作,一边郑重其事地向市场汇报战略、生态、产品等关键信息。
这种“边跑边喊”的状态非常具有画面感,在云市场逐渐成为常态,颇为有趣。如今,各大云厂商纷纷扎堆,锚定政企市场,背后的行业动态不禁令人思考。
云服务具有明显的To B倾向,政企市场成为各大厂商的锚点并不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发展之内,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这个行业的拐点正在到来,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热潮。
对此,“智能相对论”回顾2019- 2020 年的行业发展的时间轴,发现从市场供求两端来看,云市场的两个拐点逐渐清晰,一是供给拐点,二是需求拐点。
什么是供给拐点?
简单来说,站在市场的供给层面,云厂商从技术到应用的云服务已经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具备了全面推广的能力。
对此,以阿里的判断来看, 2019 年被行业笃定是云计算全面替代传统IT的拐点。阿里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经历过去 10 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
同时,阿里披露一组数据,“上云后综合成本下降一半,稳定性实现 10 倍以上提升,安全性更是提升 50 倍。”
为此,阿里笃定, 2019 年是新旧技术交替的一年,也将是云服务发展的拐点。
但是,从这些信息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表述其实都在强调云厂商具备了哪些能力,可以提供什么样服务,对市场需求方的提及并不多。
“智能相对论”认为,阿里所说的“拐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市场的供给拐点罢了。云市场的进一步爆发还需要等另一个拐点,即需求拐点。
简单来说,双向的市场路径要走得通,不仅要看供给侧可以提供什么,更要看求侧需要什么,是否可以形成规模化、常态化的需求,随即而来的就是“需求拐点”。
那么,云市场的“需求拐点”在哪呢?
当我们再回顾 2020 开年以来,过去几个月的行业动态,不难发现,新冠疫情刺激之下,云市场迎来爆发式的需求增长。
据数据显示,春节以来中国云办公的人数超过 3 亿,相比 2019 年 500 万的用户数量,云市场的加速趋势尤为明显。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厂商旗下的云业务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
市场需求一侧迈入爆发期,特别是对于政企用户而言,一方面是疫情的客观环境刺激,另一方面更有“新基建”的主观政策推动,上云成为大势所趋。
重新再看 5 月 15 日华为云政企战略的发布节点——等来“供给拐点”和“需求拐点”都出现的关键时刻,华为云终于吹响了正式入场的号角,锚定政企市场。
诚然,不只是华为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等等一众的云厂商或许都在等待这一个“需求拐点”的到来。
过去的几个月内,开放的协同办公平台、推出的远程视频会议产品比之以前更加的频繁、密集,新老玩家钉钉、企微、如流、飞书、WeLink接连抢占云服务的第一站协同办公市场,成为行业一时焦点。
云厂商助力政企上云,并非是疫情才开始的。为此,不少读者或许纳闷,明明华为云似乎在政企云赛道已经跑了大半天了,怎么现在才喊着“我要入场了”,那前面的动作又算什么呢?
事实上,在云市场上,类似“边跑边喊”的状态并不少见,上云计划、战略升级、解决方案、生态合作等等每一个动作的背后,或许都少不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发布会。
为什么云厂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矫情吗,不,是无奈。
站在云服务行业,特别是政企市场,“智能相对论”想聊三个有趣的问题。
其一,政企市场的“低温性”。
不同于C端消费市场,一旦出现什么热点事件,即可引燃全民兴致,带来非凡的市场影响力。政企客户所处的B端市场往往非常“高冷”,市场波动幅度远远没有消费市场的剧烈。
对此,也并不难理解,云服务所涉及的技术与产业赋能不仅超前,而且专业深度高,几乎很难引起大众用户的关注和情绪。
这一道被专业化的门槛,即便华为云在此次战略发布会上提出的“管理一朵云、数据一盘棋、应用一张网”的形象类比,希望把自家的战略简化传递给市场和大众用户,但是一旦深入去看,其应用所涉及的“擎天”架构和企业管理、政务管理等专业领域都免不了一个“专业劝退”。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闷声发大财”,不开发布会,不搞宣传呢?
对不起,还真不能。
目前,云服务市场正在进入规模化阶段,对于云厂商而言,是一个树立标杆、推广标杆的关键时期。
简单来说,在今天相对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各大云厂商也会遇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闭门造车”更是不可取。走出去、落实到重要场景,是必须要的。
日前,百度CTO王海峰就对此提出百度智能云的策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AI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将云计算落实到基础应用,再次呼应他在 2019 年末所提出的AI大生产阶段的发展需求。
实际上,当前的云厂商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即要落实技术应用,做出标杆案例,再把案例推广出去,将后续的赛道跑通。
那么,即便是政企云市场一直处于“低温性”,云厂商也不得不持续的进行传播工作,“添柴加火”,把行业热度保持住。
其二,云业务的盈利困局。
事实上,要把云业务的后续赛道跑通,一个难点就在于盈利拐点。尽管,现在的云服务市场发展很快,但是总体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日前,金山云寻求赴美上市,据数据显示,其净利润自2017- 2019 年分别为-7. 14 亿元、- 10 亿元和-1. 11 亿元,可见云业务的破局艰难。即便是国内领跑的阿里云,当下难掩亏损的尴尬状态。
市场承压显著,云厂商更加没法沉默。这个市场,向来对待“哑巴”没有太多偏爱,更别说在一个竞争残酷、以新技术撑起的B端市场。
其三,生态为王的落地现实。
当然,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身处政企市场,单兵作战不可取,构建生态才是王道。
对此,“智能相对论”曾与湖南雨人网安进行过深度交流。作为一家老牌网络安全企业,湖南雨人在本土市场的知名度颇高,一直服务于湖南的政企市场,在此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湖南雨人认为,服务政企市场,特别是政府客户,本土企业具有几点关键性的优势。一是长期的合作使得本土企业对区域性客户的需求理解更加精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更加贴合当地的市场、社会等环境;二是本土企业扎根当地,在资源调配、场景部署、人工支援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某种程度来说会优于华为、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
所以,在实际的落地应用中,往往会形成一个“一带多”的生态格局,即一个巨头企业提供顶层设计和核心架构,多个本土企业围绕开展场景部署,来完成应用落地。
在网络安全领域如此,在云服务市场也大抵如此,同属于政企市场,实践路径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华为云在宣布正式进军政企市场的同时,接下来就是正式发布“华为云Marketplace混合云伙伴计划”,寻求云业务伙伴的加盟,构建云生态,共同实现应用落地。
华为所考虑的,和湖南雨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一带多”的生态格局是应用落地的现实需要,华为云进军政企市场,必须得进一步打造自己的生态优势。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云厂商热衷于发布会,不仅是给客户传递信息,更是在给生态伙伴传递信号,告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合作模式,争取吸引新的合作伙伴。
不管是从云服务市场,或是从政企市场的角度来看,“智能相对论”认为,华为云高调入场,会是一个振奋的行业信号。每一次云厂商的郑重喊话,或多或少都将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刺激。
锚定政企市场的云业务竞争,不会是一场沉默的赛跑!
来源:智能相对论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dpH0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