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向知乎要答案

Posted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朝闻道》?

这个问题知乎上有206个回答,有些帖子写的比原文还长,它们探讨了什么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中一个帖子写道:对一个问题而言,每个人的回答应当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都各不相同,如果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样,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乏味了,但是所有蜿蜒曲折的道路,最后都通向同一个终点。

朝闻道,为好问题找到好答案,为有思想的个体搭建更优质的表达平台,就是知乎十年所创造的价值。12月14日知乎推出的《向上的答案》视频,最新的数据显示,成立十年以来,知乎已经积累了超过4400万个问题和2.4亿个回答,早已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内容平台。

 知乎十周年视频——向上的答案 

成立的十年间,知乎经过数次改版,但无论怎样改,当我们想要追溯一个问题源头的时候,还是会做出下意识的决策——有问题,上知乎。以我最近打开知乎看到榜单上最热门的话题:为什么2020年底很多地方都开始限电。能够看到热门的精选回答基本都是电力行业从业者或新能源从业者,在垂直细分学科,知乎一直有其他平台无可比拟的优势。即便是再小再简单的生活问题,也能从文史哲商政等不同维度找到精彩回复。

互联网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易规模,更容易被风口所影响,也更易速生速死。十年,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知识型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被反复推敲的案例。知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将知乎作为研究切片,从产品、社区内容、逻辑、商业化等角度观察,试着找到知乎跨越风口、不断生长背后的原因。

1

谢邀,这题我会

2018年“第五届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上时,周源透露,知乎注册用户结构发生大幅变化,越来越多的一线外城市用户在知乎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

知乎十年,早期的讨论多集中在互联网领域,这是早期用户构成决定的。最初的邀约注册制,吸引的更多是企业家、工程师或是互联网从业者。产品、研发、创业、科技是早期最显著的话题,当时的种子用户都有一定影响力,比如李开复、马化腾、雷军、王小川等佼佼者构成了知乎最初的原住民。能代表早期知乎特点的其中一个问题,是2012年提出的“互联网发展了十几年,作为从业者,你错失了哪些职业和创业机会?” 在这个问题下,黄一孟、徐小平、王兴等企业家诚恳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

2011年1月26日正式上线,直到2013年3月20日前,知乎才正式开放注册。周源强调,“当时筛选用户特别看中专业性,要么他在实践中证明过自己,要么对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从小众聚合到完全放开,是变也是必须要变。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门户等媒体开始进入瓶颈期,并且被垂直资讯媒体冲击,门户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而一些未及时转成移动端的网络媒体已经掉队。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知乎是少有的没有被巨头互联网打败的例子,在互联网其他大厂还在进行存量厮杀的时候,知乎仍能有庞大的市场增长可供开拓,这就意味着知识红利远远没有过去,且永远不会过去。

在最近几年里,“信息流”是常被提到的词,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四五线的城镇乡村,当内容的消费从信息进而向知识、专业、经验转变时,国民普遍对知识的渴求更高了。知乎倡导个体在知乎上分享知识、见解、经验,哪怕只是一家之言,平台也能够宽容接纳。如果知乎没有你想要了解的话题,也能够自建话题或是大胆发问,能够自由表达本身就充满魅力。

这是知乎的一个巨大红利,与其他平台最大的差异化是知乎1个问题N个回答的方式,且问题具备长尾效应,这种发散式思维的整合,是知乎一大特色。

另外知乎沉淀的内容孕育出的特有氛围和文化,还能满足用户对内容的交流需求,知乎的“谢邀”,就是引入用户间的互动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巩固关系链,增强用户黏性。

与其他社区平台不同的是,知乎讨论的核心还是围绕问题,不同问题可以有不同标签。在问题下面,会根据点赞和反对数,来决定谁的答案排在前面,靠前的排序多是高优质内容,知乎的信誉就建立起来了。

 知乎的一大优势是不同问题会有不同分类标签 

作为一个社区,最重要的三点还是人、内容、管理引导。在这三点上,知乎算是融合的比较好。社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人可以参与,能够让普通用户也享有话语权。

在知乎近日发布的知乎十大关键词中,“小透明”也是其中之一,在知乎,即便你只是偷偷潜水的小透明,你的一条评论留言或是回答也会被看到:“一觉醒来,赞同破万了,知乎小透明受宠若惊。”

2

为用户“省时间”

知乎作为知识类的社区,能够为用户提供知识类学习的垂直环境,也能为品牌主提供更具有专业分析的营销环境,知识类社区深度的沉浸式体验,能够扩充知识类板块,也就能加强板块的交互性,从而吸引更多新用户进入圈子,就能形成一个完美闭环。用户源源不断在知乎分享自己的内容,扩展更大的知识体系,让知乎承载着一个更专业的学习渠道。

知乎的一大资产就是用户,并且能够按照特长和行业进行划分,这也是知乎在很多学科领域更专业的原因之一。半佛仙人在他的一期视频里表示,现在查资料都是先去知乎查了,然后才是别的平台。我想,很多人都是。

我们通常在其他平台看到某个舆论事件,好奇心驱使就会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在其他平台可能更多看到的是事件本身,但想要深究事件背后,往往会去知乎看答主更深层次的讨论,然后通过我们的筛选过滤机制,找到你心中最认同的观点。

例如上个月刚结束的的美国大选,在知乎上的相关问题关注度极高,有5430万次浏览,3468个回答。在问题下方能看到完整的新闻进展时间线,而高赞回答中,既有调侃内华达州计票速度的“抖机灵”式回答,也有如数据帝chenqin详细的分析和预测,专业和娱乐并存。

视频在今天已是常态,也就不难看到西瓜视频重金挖角B站的UP主,除此抖音快手在短视频领域形成分庭抗礼,长视频中优爱腾明争暗斗,更别提像是小红书、陌陌等也都在发力视频。今年6月,微信视频正式开放,没人想错过这波红利。

而视频最重要之一则是文案,也就是内容,在内容领域,知乎高质量的问答社区累计的知识库就成为最大的挖掘池。会看到各个平台的文案,或严肃或调侃,都有知乎的影子,有些甚至直接搬运知乎答主的回答文案,知乎像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我们看到,今年10月9日,知乎正式上线视频制作工具,10月12日,知乎又进一步推出视频专区,给予视频创作者现金激励和流量补贴,来扶持视频创作者成长。与娱乐类视频“杀时间”的逻辑不同,知识类视频实际是为用户省时间,能够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知识。从这个角度看,知乎在视频上还有很大的可能性。

入驻知乎的“四平警事”是四平市公安局的官方账号,用搞笑的东北话+小品式演技,让本枯燥的法制知识也变得有趣。比如有一个视频讲的是对老年人的营销诈骗,两名演员上来就用极其浮夸的语言说着爸爸您在家啊,这款长寿表售价四千八百八十八,使用太阳、陨石打造;另一位紧接着说道,戴上这块长寿表,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全给你治好。画外音唱起我的老父亲。一人又说道爸爸可能觉得贵,这还贵吗?赠品价值1万块钱,爸爸,四千八百八十八,买一万,划不划算;爸爸见利就跑吧,爸爸还再想什么。

短短的视频,情绪拿捏相当到位,知乎网友评论比专业演员演的都好。

四平警事上传的视频内容多是结合时代发展而定的,比如酒驾、诈骗、传销、造假等,因为普法形式喜闻乐见,很多大爷大妈会在朋友圈里自发传播。四平警事目前在知乎尚未回答过一个问题,仅仅通过近30个视频,便收获粉丝30万。

尽管今天的知乎由于用户基数增多,也会出现娱乐八卦内容,但优秀的创作者始终聚集于此。无论是知乎用户普遍关注的科技、财经、科学、文学领域有大量优质产出,还是在更冷门的小众学科,如植物学、生态学、纺织学、古希腊神话与宗教等,都有答主在上面持续贡献优质回答。

现在有一个常被大家调侃的梗: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除观点外,知乎上最受欢迎的一类回答无疑是故事。作为内容社区,用户生产的内容就是知乎最大的价值,所以这些年知乎一直鼓励用户生产专业、有用的内容。诚然,知乎上的确会有用户为了博取眼球靠编故事吸引热度,近年来知乎也在持续打击这类事件。

 知乎社区所提倡的六字箴言:专业、认真、友善 

此外,知乎一直极力重视内容版权保护,在知乎没办法直接复制用户的一段回答。在管理机制层面,知乎始终在摸索中前进,查封虚假账号,为了给知友创造一个真实可信赖的问答社区。

3

再出其不意的问题也能有答案

现在会有用户认为知乎已经不同以往,除了火热讨论的经济科技等,热门话题下开始出现着娱乐八卦、影视明星,让很多知乎老用户深感知乎再慢慢背离初心。有人说知乎这些年变得浮躁了,也有人说向更普世的大众化转变,才是知乎真正跳脱“信息茧房”的开始。

任何一个社区,只要随着用户基数不断增大,它的社区素质都会越来越接近全体网民的平均素质。根据QuestMobile监测的各种类别媒体资讯在地域上的活跃用户比例显示,二线城市在多个类别的媒体资讯类应用活跃占比最高。

平台需要聚合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人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新问题和新内容,这是平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逻辑。抛开仰视视角,把目光平移,会发现有更多好玩的事情值得关注,也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人在为热爱创作,这本身也许就更有价值。

在知乎,公共社会议题永远是最受关注的一类,能碰撞出犀利的洞见和更冷静的观点。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一则名为《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视频在网络刷屏。

 在2020年春节全网刷屏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视频截图 

这则十分钟的视频上线仅两天就获得了破1.5亿的播放量。视频的创作者“回形针PaperClip”通过检索公开文件和资料,将原本高深的医学知识通过动图、图表、动画等更加通俗直观的方式展示给了观众。

《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视频爆红的背后,不仅体现了优质内容仍然是行业的“稀缺资源”,更是平台构建壁垒的根源。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条视频在知乎上的播放量524万,被行业热捧的B站播放量543万,两者差距并不大,而在西瓜视频上,并没有找到这条原创视频的影子。

今年,疫情始终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知乎上关于疫情有一个热门的话题是:这次疫情让你看到了什么?

在回答下面,有太多感动的细节,有太多身处武汉的人通过知乎记录下,他们在疫情中所看所听所感受到的真实温度。知乎答主弹吉他的胖达这样写道:“每个人都生而孤独,个体的力量脆弱而淡薄。所以必然要从个人走向社会。从社会中获得照顾和支持,同时奋斗自己的一生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我的价值。正是疫情面前千千万万的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牺牲和贡献才为我们筑起了防火墙,保护了我们,拯救了我们”。

疫情期间,一位流感病危患者的家属在知乎求助,她的家人因流感引发重症肺炎,急需一种仅在日本上市的创新药物。在求助发生的第16个小时,6名知乎用户穿越6个城市历时48小时,将4片药从日本东京送到了患者所在的沈阳医院,成功帮助患者转危为安,上演了知乎版“我不是药神”。

在知乎,情绪是可以通过更克制的方式去表达,追求真相,保持理性。

2020年5月26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警员将一名黑人强按在地面,即便在对方反复求救说着我不能呼吸了的情况下,警员依旧没有松手,随后这位名叫弗洛伊德的年轻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知乎上一个关于如何看待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黑人男子遭警察暴力执法死亡的话题成为热门,这个提问共有4000多个回答,有人在上面追加细节,有人讨论制度,在很多清晰有条理的回答下面,是答主用心引用或参考的文献或学报。有网友回答:无法无天的“自由”,一个自由派城市的悲哀。

在探寻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时,知乎能够动用到集体的力量,让话题在知乎发酵,从而去做更深入的延展。这让碎片化割裂的新闻时代,能有一个高效聚合平台的观点输出,像一扇观察社会百态的窗,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表达,同时兼具理性冷静,让我们更靠近想要了解的“真相”。

前些天知乎推出了“知乎宇宙”,指的是在知乎上提出的带有令人惊叹的脑洞问题。是由用户自发创作、极具知乎特色的“集体代表作”。目前累计831个问题,问题包括:全世界的猪都只听你号令,可以打败人类统治世界吗?吃一块陨石会怎么样?给诸葛亮一个哆啦A梦机器猫,是否能成功一统天下?

这些问题看上去十分无厘头,但在知乎,“出其不意”的问题同样能够得到专业的回答。比如有一个问题是假如给你一个永远掏不完的盐罐子,可以做些什么?答主杠精实习生回答:“掏不完的盐罐子?这都不物质守恒了,还想着卖盐那不浪费吗?既然有掏不完的盐,那把罐子倒过来倒盐应该是一样的效果,和水力发电机结合:盐力发电机!不受工质制约了,把罐子装到宇宙飞行器上:喷盐推进器!这不想去哪去哪”。知友将专业知识以风趣形式作答,吸引了不少知友借楼互动。

2017年,今日头条推出问答产品“悟空问答”,并高调挖角知乎创作大V,2018年还公开表示要拿出10亿补贴问答博主,悟空问答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和独立APP,又有头条系的巨大流量池供给,但最终还是被头条放弃了独立运营,将其并入微头条。知识社区终归是需要一定门槛,需要更专业的回答、更可靠的经验切实帮用户解决问题,知识,有用比有趣更重要。

4

打破闭合式圈层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用户在购买知识付费产品时,会优先考虑专业度,其次才是创作者的口碑和知名度。

 当前的知识付费发展趋势专业化是用户最看重的 

答主通常是某个行业的精英或某个领域的专家,具有很强的个人化属性。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知乎付费会员增长了4倍。盐选专栏、电子书等都是会员体系中重要的会员消费形式。知乎在用它的专业源泉,将知识的河流慢慢覆盖到更广阔的人群。

有人提问,便会收获答案。

知乎上有个提问是陈佩斯最近在干什么?提问者称陈佩斯是小时候就很喜欢的喜剧演员,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从荧屏中消失了。最近看到他入驻了知乎,想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吸引了陈佩斯本人前来作答,而陈佩斯的回答,也犹如他喜剧演员的画风令人感到接地气又幽默十足。陈佩斯说此时正在南京为《戏台》的演出做准备,这次一共走了十几座城市,和全体剧组成员没完没了的排练已经演了3年,210多场,排练的时间不比在台上的时间少。一把年紀了,同行们给说的戏,已经不可能马上到台上就做出來,一定得演出当中一场改一点儿才行⋯⋯再加上又歇了两个月,戏又生了。

有网友评论:知乎真神奇。说到底,知乎能提供相对更均等的交流机会,可以让不同用户之间的圈层有一定的连接,而不是闭合性圈层,因为用户围绕的核心永远是问题。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和你说话的人是哪位公司大佬或是专业上有高建树的人。

知乎上的提问或是发言,多少还兼具着人文主义色彩,很多的热心回答还来自匿名,无关任何利益驱使,仅仅只是这个圈子带来的存在感。有用户称在知乎最享受的就是能肆意吸收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特别感谢那些能为一个问题写成千上万字的人。

2013年开放注册前,知乎团队曾讨论过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一个小众网站,还是一个大部分人都使用的网站?他们的回答是后者。

这也符合周源创立知乎时的初心,他曾说,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

十年,向上而生,向内求索。

来源:盒饭财经公众号


此文章 短链接: http://dlj.bz/QzSsEt